詞條
詞條說明
施禮神像儀式,如:神像開光、圣殿設(shè)計裝飾、獻神供品、敬香等,都屬于敬奉的范疇。因道教敬佛儀式是伴隨著神像構(gòu)建就慢慢的,故大伙兒先從神像構(gòu)建談起。(一)神像構(gòu)建神像有木雕刻、泥塑制作、夾苧通縫、石雕工藝品等各種各樣。在藝術(shù)作品神像時,要進行敬佛儀式。其儀式重要有二:1、擇吉日良辰美景舉行開工儀式。開始上貢、魔歸云、誦經(jīng)周日。如果是木雕刻,石雕佛像工匠要用砍刀在木料上面輕砍三個或七下,以表三請或表
佛、菩薩、(阿)羅漢的根本區(qū)別:佛: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;菩薩:自覺、覺他(阿羅漢):自覺;也就是說,三者之中佛的境界較高,已功德圓滿;菩薩次之,羅漢較低羅漢,是阿羅漢的簡稱,小乘佛教修行的較高果位就叫阿羅漢果。修持佛法的人達到了脫生死,即不再生死輪回就叫阿羅漢。我國漢族地區(qū)佛寺常塑有十八羅漢像,其實本應(yīng)是十六羅漢。據(jù)佛經(jīng)上說,佛陀曾囑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盤,住世濟人。西元二世紀師子國(今與斯里
一般佛教的佛菩薩圣像多數(shù)是眼簾微斂、面露慈光的“俯視眾生”,顯示出佛教“慈悲”的特質(zhì)。一般的道教神像有不少濃眉上揚、雙眼圓睜,表示出威武逼人、剛毅不拔的神氣,比如關(guān)帝。佛像與道教神像的差異,還可以從手勢、器物、服飾上來區(qū)分。佛菩薩的手勢一般有結(jié)印與放光接引等種種姿態(tài),有的則手執(zhí)蓮花、凈瓶、摩尼寶珠等,代表清凈、光明、善美;道教神像則一般都是仗劍執(zhí)?,或手執(zhí)長槍、金剛杵等兵器,代表善惡分明、替天行道
在民間也有人說菩薩是道教的人,對此民間也有著傳說,據(jù)說遠在殷商那個時代,有一位道教中的女子在普陀山修道,但是因為紂王昏庸,導(dǎo)致百姓備受摧殘,因此女媧娘娘為了救民于水火就指引她拜師于元始天尊,較終也是修道成仙,按照這種說法來看菩薩就屬于道教中人了,那菩薩到底是那一派的人呢?大家都看過封神演義,菩薩的前身是一位名為慈航道人的道教中人,在普陀山修道成仙,沒有土地,因為封神戰(zhàn)爭而被西方的大能準提道人看上了
公司名: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
聯(lián)系人: 李總峰
電 話: 0377-65612890
手 機: 15083418129
微 信: 15083418129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鎮(zhèn)南古村
郵 編:
網(wǎng) 址: chenhongyang0511.cn.b2b168.com
公司名: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
聯(lián)系人: 李總峰
手 機: 15083418129
電 話: 0377-65612890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鎮(zhèn)南古村
郵 編:
網(wǎng) 址: chenhongyang0511.cn.b2b1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