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條
詞條說明
三清,道教的三位**神??偡Q為“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”,指道教所尊的玉清、上清、太清三清勝境,也指居于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,即:玉清圣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、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、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。 《崆峒問答》曰“玉清、上清、太清。乃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之義,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規(guī)律。一氣化為三,三合為一,用則分三,本則常一。道化為三清,三清合體為道。 1、大道為造化之
觀世音菩薩,佛教菩薩名,為梵文Avalokite?vara的意譯,亦譯作“光世音”,新譯“觀自在”“觀世自在”,音譯“阿婆盧吉低舍婆羅”“阿縛盧枳多伊濕伐羅”。阿彌陀佛的左脅侍,“西方三圣”之一。佛教認(rèn)為觀世音菩薩為大慈大悲的菩薩,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(hào),“菩薩即時(shí)觀其音聲”,前往拯救解脫,故名。曾因唐代避諱太宗李世民名,去“世”字,略稱“觀音”。主要事跡關(guān)于觀世音菩薩,《成具光明定意經(jīng)》《維摩詰
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云:爾時(shí),無盡意菩薩,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“世尊,觀世音菩薩,以何因緣,名觀世音?”佛告無盡意菩薩:“善男子,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一心稱名,觀世音菩薩即時(shí)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,設(shè)入大火,火不能燒,由是菩薩威神力故。若為大水所漂,稱其名號(hào),即得淺處。若有百千萬億眾生,為求金、銀、琉璃、硨磲、瑪瑙、珊瑚
觀世音菩薩(梵文:,Avalokite?vara),觀世音來自于竺法護(hù)與其弟子譯于長(zhǎng)安敦煌寺的 《正法華經(jīng)》。竺法護(hù)初譯“光世音” 其弟子聶道真改為“觀世音”。 [1] 玄奘新譯為觀自在,中國(guó)每略稱為觀音。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,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,都具有較其重要的地位。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(dǎo)的大慈悲精神,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佛經(jīng)上說,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(xiàn)化,他在無量
公司名: 鄧州市朋林閣工藝品店
聯(lián)系人: 尹小輝
電 話: 15139008756
手 機(jī): 15139008756
微 信: 15139008756
地 址: 河南南陽(yáng)鄧州市羅莊鄉(xiāng)嶺上
郵 編:
網(wǎng) 址: plggypd.b2b168.com
公司名: 鄧州市朋林閣工藝品店
聯(lián)系人: 尹小輝
手 機(jī): 15139008756
電 話: 15139008756
地 址: 河南南陽(yáng)鄧州市羅莊鄉(xiāng)嶺上
郵 編:
網(wǎng) 址: plggypd.b2b1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