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條
詞條說明
一般佛教的佛菩薩圣像多數(shù)是眼簾微斂、面露慈光的“俯視眾生”,顯示出佛教“慈悲”的特質(zhì)。一般的道教神像有不少濃眉上揚、雙眼圓睜,表示出威武逼人、剛毅不拔的神氣,比如關(guān)帝。佛像與道教神像的差異,還可以從手勢、器物、服飾上來區(qū)分。佛菩薩的手勢一般有結(jié)印與放光接引等種種姿態(tài),有的則手執(zhí)蓮花、凈瓶、摩尼寶珠等,代表清凈、光明、善美;道教神像則一般都是仗劍執(zhí)?,或手執(zhí)長槍、金剛杵等兵器,代表善惡分明、替天行道
每去一個旅游城市,歷史博物館經(jīng)常是默認設(shè)置的站。此次來泰國曼谷,曼谷博物館(Bangkok National Museum)當然也變成游覽優(yōu)選。在歐洲地區(qū),來過的歷史博物館大多數(shù)是個人收藏著精致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的藝術(shù)博物館。但是讓人有一些驚訝的是,這兒的展覽品大多數(shù)是佛像,**書畫和元器件(聯(lián)合國組織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,書有開始泰國文字文本的蘭甘亨碑石是這兒的C位)。想一想也對,這是一個自13新世紀起
三清,即玉清、上清、太清,原本指“三清境”:太清境大赤天,上清境禹余天,玉清境清微天,位于道教天界“種民天”之上。后來指稱三清尊神,玉清之主元始天尊,上清之主靈寶天尊,太清之主道德天尊。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,世界創(chuàng)造之初的大神,故號稱三清道祖。三清是道教哲理“三位三體”的象征,認為宇宙萬物乃由“炁”所生,氣清輕者上升為天,濁重者下降為地道教中有“一炁化三清”之說。《道德經(jīng)》說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
1.奉神佛像應(yīng)該與祖先一同供奉你日常供奉神佛時,雖然你誠心誠意,但是神佛卻認為:你雖然對神靈虔誠,但是你的祖先卻在陰間受苦受難,供奉神佛還有什么意義。所以說供奉神佛像務(wù)必要將祖先牌位供奉于神佛像下一層,因為你的祖先的等級不可以**神佛,就好比神住的是七樓,你祖先必須住六樓是一個道理。讓你的祖先享受香火,讓他們在陰間得以**渡,他們有福了,你就跟著有福了,所以心愿自然而然就能達成了。2.供奉神像時,在
公司名: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
聯(lián)系人: 李總峰
電 話: 0377-65612890
手 機: 15083418129
微 信: 15083418129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鎮(zhèn)南古村
郵 編:
網(wǎng) 址: chenhongyang0511.cn.b2b168.com
公司名: 鄧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廠
聯(lián)系人: 李總峰
手 機: 15083418129
電 話: 0377-65612890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鎮(zhèn)南古村
郵 編:
網(wǎng) 址: chenhongyang0511.cn.b2b168.com